长三角水环境治理切莫忽视“微塑料污染”
李道季
■建议长三角区域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河流治理与长三角水环境治理一体化领域密切衔接,研究确定长三角区域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进入海洋陆海交界的主要河流和河口系统中的来源、程度、类型
■建议研发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工艺技术,研发河流海洋环境中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技术;率先在全国建立长三角地区消减塑料垃圾的管控法规,推动“河长制和湖长制”与“湾长制”的衔接,强调其塑料垃圾的管控职责,构建源汇双截留的塑料垃圾管控防治机制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无处不在,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把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塑料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巨大,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已对全球经济造成超过80亿美元的损失,包括31亿美元海鲜水产品的损失。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已成为人类迫切亟待应对解决的重大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
我国是塑料生产与消费大国,2014年就已占全球塑料产量和消费的近四分之一。2016年我国塑料制品年产量达到7717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28%,在海洋塑料垃圾应对方面倍受国际关注。2015年美国学者在《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列出中国是生产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外另有报告指出,我国有四分之三的塑料垃圾未得到有效管控。
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聚集有中国最多的塑料生产企业,塑料制品消费水平较高。由于区域内河网水系发达,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极易排入河流,最后进入海洋。同时,由于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新近才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过去疏于防范,区域内居民生活、工业、农业、渔业养殖的点源和面源污染严重,流域塑料垃圾排放量较大。以浙江省为例,其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占中国的20.3%,居中国首位,是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为2832.4亿元人民币,居全国前列。通过对浙江省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监测表明,7条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密度在0.8—13.6个/升,最小密度出现在曹娥江最上游站位,最大密度出现在钱塘江的最上游站位。南台头闸、长山闸、四灶浦和金清新闸污染水平相对较高。
目前在长三角区域水环境和海洋环境中塑料及微塑料污染治理和控制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如:长三角区域水环境和海洋环境中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赋存量,以及长三角区域河网水系入海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实际通量尚不完全清楚;长三角近岸海域塑料垃圾的来源、途径和输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未知的;缺乏海洋环境中及陆源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收集及清除技术;缺乏长三角区域统一对塑料和微塑料控制的专门法规以及统一监管,特别是河流和海上产生塑料垃圾的有效管控;缺乏针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方面的公民环境教育。
对于以上问题,建议长三角区域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河流治理与长三角水环境治理一体化领域密切衔接,研究确定长三角区域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进入海洋陆海交界的主要河流和河口系统中的来源、程度、类型。
建议研发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工艺技术,研发河流海洋环境中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技术;率先在全国建立长三角地区消减塑料垃圾的管控法规,推动“河长制和湖长制”与“湾长制”的衔接,强调其塑料垃圾的管控职责,构建源汇双截留的塑料垃圾管控防治机制。
建议建立完善的塑料垃圾污染公共环境意识教育体系,唤起公众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关注,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进而改变消费行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循环利用,并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