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首善之地”
吕国强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支撑。要依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
■推动上海“四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一体化,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未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申请、交易、仲裁与诉讼的首选地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颁布。十年来,上海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纲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上海建设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创新要素集聚、保护制度完备、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为突破口,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组建了国内首家“三合一”上海自贸区、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构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组建国内首家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聚焦知识产权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组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上海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日前,市委、市政府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与“四大品牌”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强化保护和运用,对于上海“四个品牌”建设、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落实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海应当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备的首善之地。要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发挥司法的主导作用,依法加大保护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建立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依法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共治机制。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探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集中管辖长三角地区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加强自贸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探索在货物生产、加工、转运中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建立包含行政执法、仲裁、调解在内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维权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信用标准,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侵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大幅提升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国际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地区总部、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动“上海制造”“上海文化”“上海服务”“上海购物”进入国际市场。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建设产业集聚区,推行集群管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一体化,建立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共享机制体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评估、交易、托管、商用化、司法鉴定等服务一体化布局,着力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探索推动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级区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建立统一交易平台,共同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保险、质押、运营等知识产权运用模式。按照产业链布局,推动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技术关联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联盟。探索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专利与商标审查中心。
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进上海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建设,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争取国际组织分支机构、重大项目、国家知识产权重大项目落户长三角地区,使长三角地区真正成为未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申请、转化与交易、仲裁与诉讼的首选地。加强长三角地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办好国际论坛、知识产权学院、暑期学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GREEN、调解与仲裁等项目,设立知识产权杰出贡献奖,促进双方全方位合作,使长三角地区更好地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一体化,建立区域人才共用机制。以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为龙头,依托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院集中的优势,加快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懂得国际法律和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开放、互动、高效的人才平台,组建WIPO中心,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智库,谋划好知识产权博物馆、地方志(知识产权)工作。加强信息检索、价值分析利用、投融资、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企业管理等实务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把普法教育、科普宣传、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与知识产权教育有机结合,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作者系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