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长三角地区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朱同玉
■为实现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疾病范围差异的实施结算,建议主管部门主动与长三角城市医疗网络对接,在系统中自动转换上海与各地医保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从技术层面按照各地标准解决报销比例和范围执行,可以大大减少双方的工作量,提升效率
■打通长三角城市群的医院信息和注册医生资料信息库,进行资源共享。让各地居民在当地就能获取上海及各城市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在转诊前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实现有序就医
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医疗高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长三角间的人员交流及长期居住越来越密切,医疗的双向需求均呈逐渐显著增加趋势。一方面,上海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需要满足长三角居民疑难杂症的求医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是上海居民去得最多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周边城市的首要客源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选择去长三角城市工作、生活和养老。因此,上海居民在长三角城市群也有越来越多的异地就医需要,这就大大提升了双向异地就医便利化的需求。
目前门诊、急诊异地结算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异地就医实施结算的瓶颈。国务院要求全国医保异地结算,上海各医疗机构积极行动,已有500多家医疗机构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接,实现了异地医保结算,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但目前异地结算仅限于住院患者的出院结账,且结算窗口比较少,结算不便,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门诊是患者来沪就医的第一个关口,就诊量大,急诊也是非常情况下的特殊需求,但门诊和急诊异地支付仍然不能实现。
另外,由于各地医保政策差别较大,药品和治疗报销范围以及报销比例均不相同,造成技术上增加实时结算的难度。着眼未来长三角地区共同发展趋势,这些瓶颈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出对策。为此建议:
破除思维局限,让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服务长三角
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全局思维。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任务就是要服务全国乃至亚洲周边国家。只有疑难杂症的汇聚,才能锤炼医生过硬的技术,才能提供更多的医学研究资源,这也是医学进步的动力所在,才能让上海成为医学知识的创新地,成为医学高地,造福于广大民众。对周边城市来讲,上海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和医疗人才向周边城市的不断输出,对提高兄弟城市的医疗水平、节约医疗资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也将会使更多的患者留在当地治疗,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疑难杂症有保障,这是双赢的措施。
打通信息孤岛,让长三角区域患者就医更便利
上海已经建成和运行了技术领先的健康网和医联网,医疗数据达到PB级别,从医院管理到患者就医,均提供了信息支持,实现了化验报告查询和CT、磁共振等图像调阅共享等功能,大量减少了重复检查重复化验,节约了预约时间。这些成熟的网络系统,可以进行扩展和延伸,与当地系统无缝对接。
第一,为实现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疾病范围差异的实施结算,建议主管部门主动与长三角城市医疗网络对接,在系统中自动转换上海与各地医保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从技术层面按照各地标准解决报销比例和范围执行,可以大大减少双方的工作量,提升效率。
第二,打通长三角城市群的医院信息和注册医生资料信息库,进行资源共享。让各地居民在当地就能获取上海及各城市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在转诊前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实现有序就医。
第三,在全国率先尝试和逐步开通门诊急诊转诊异地结算系统。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要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完善。
第四,将上海健康网和医联网对接到周边城市的医联系统和健康网,实现影像和检验数据的相互调阅。这将极大节约当地的医保资金,大大缩短异地就医时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