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赵 雯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强调“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发展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新形势,是“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的新要求。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对各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对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应该围绕“产教融合,探索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讨,交流经验、探索未来,思想碰撞、相互启迪。
产教融合,是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技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比如,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标杆和劳动模范培养摇篮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半个多世纪来,二工大起步于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才,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当前上海高教领域,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机制尚未确立,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高教领域和社会一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虚拟、轻实业,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产教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制约因素,亟待改变。我们要面对现实、立足未来,借鉴历史、学习先进,破难题、补短板,为加快产教融合出谋划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新形势,“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期望各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着力推动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上海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为上海科创中心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高端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