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根植性民营高科技企业
方奇钟
根植性是企业的生长与其所在地的一种天然的、固有的、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是支持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培育根植性民营企业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形成根植于本土社会文化环境的创新网络,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程度不够,对培育具有根植性的本土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关注度和政策支撑力度尚欠缺,这导致整个上海的科创中心有逐渐被深圳、杭州等后起之秀赶超之势。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但由于过去20多年上海未能产生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科技巨头,如果长期如此会导致上海在未来的科技产业竞争中缺乏先机。国内现有的龙头BAT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领域已有巨大优势,并早已在3年前就全面布局AI。例如,最近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平台分别落户阿里、百度、腾讯和科大讯飞,而上海的民营企业则名落孙山。此外,近几年国内围绕人工智能的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并已涌现出科大讯飞、寒武纪、地平线、大疆、商汤等一批具有“独角兽”潜力的企业,但依然罕见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身影。上海的关注点多聚焦大企业、大项目、大机构等上面,外向型总部经济和大型国有企业是上海经济的主要标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上海的产业扶持政策主要用于以税收贡献为基础的招商引资和对各类功能性机构的财政补贴,而对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且规模犹如“天女散花”。随着人力成本、办公成本和住房成本等企业营商成本的急剧上涨,上海对初创期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正在日渐丧失。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言,其本意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打造一个相对低成本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已经使得张江园区的办公用房和住房价格以及人力资本价格都与中心城区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由于相关部门在相当长时间里对民营创业企业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足,处于初创期的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融资、市场拓展、行政审批等方面都遇到了各种困难,交易成本极高。
在当前从互联网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变革过程中,全球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垄断格局。因此,上海虽然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但在人才、金融、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具有先发优势,仍有赶超发展的机遇。然而,未来的变革窗口期也仅为3至5年。上海不能在基本失去互联网时代之后再坐失智能化时代。全市上下应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把培育和壮大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建设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核心任务。
上海要敢于先行先试,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要从根本上解决原有产业扶持政策“天女散花”的盲目性和“锦上添花”无效性;要以强有力的政策“吸引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优质潜力企业;要切实做到引得进新企业、养得活小企业、留得住大企业。上海还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营商成本,想方设法留住创新创业人才。市政府要在企业融资贷款、办公房租赁、住房保障等方面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要在人才落户、税收医保、子女教育等方面出台快速落地的政策。尤其是对于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最为关注的高端人才住房安居方面,要尽快拿出有效政策举措,进一步鼓励加大优惠力度,提供更多的、适用的人才公寓,帮助民营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我建议本市着力建立健全专业服务体系,帮助初创期企业拓展市场。对于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而言,在早期创业的市场拓展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往往不是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是没有影响力和话语权。建议市工商联牵头,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创业服务平台。鉴于创业企业面广量大,无法为每一个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建议先确定一批经过市场检验的、具有真正潜力的企业,实行名单化管理,建立协同服务机制,为优质企业在融资贴息、产业链对接、产品示范应用、市场拓展、宣传推广、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专门支持。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