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新时代元素的政协性质定位
姚俭建
阅读提示
■面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亟须一个能容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意见的协商平台,广泛地开展商量对话,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正确主张变为广大人民的协商共识和自觉行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政协要切实承担起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履行好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完成好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任务
■作为国家总体架构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系全局,具有长远的战略地位,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作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都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紧密相关
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与时俱进和自我完善,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进一步明晰了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强调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些内容的充实不仅契合人民政协成立时的历史初心,而且符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当代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包括政治发展道路在内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也进入新阶段。“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民政协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深化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在规范的意义上,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与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契合性。这次修改政协章程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集中反映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对于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各个方面都作了深刻阐发,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政协篇。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不属于权力机关;人民政协不是参议院,不是西方那种分权机构,也不是反对党发出不同声音的地方,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和拓展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的内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阐明了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西方的特色和优势。这一系列有关人民政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而且为丰富和深化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提供了重要遵循。
另一方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判断,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与新时期不同,新时代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突出体现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适应,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也必须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这次修改政协章程充分体现了中共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政协章程修正案在总纲第五自然段开头增写一段话:“二一二年十一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亟须一个能容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意见的协商平台,广泛地开展商量对话,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正确主张变为广大人民的协商共识和自觉行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政协要切实承担起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履行好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完成好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任务。
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新时代元素
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政协章程修正案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表述后,增加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基本政治制度的表述后面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并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界定,使政协的性质定位和任务更加准确。在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同时,明确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新修订的章程充实这些内容,有利于人民政协准确把握性质定位、工作原则、目标任务,更好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其中有关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表述,与时俱进,凸显了新时代的元素。
新时代元素之一: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理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个过程。任何社会的整合和治理都需要相应的组织载体。政党、国家、社会、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内部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合理分工,是考察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两个重要维度。国家治理体系是在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治理体系转型为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在国家治理结构中,执政党组织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充分动员国家各个方面的力量,以多元共治激发国家权力体系、市场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的活力,并通过体制、机制,尤其是通过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统一战线来协调多元治理主体。
在规范意义上,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活力所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具有良好控制和广泛联合能力体制,通过合法的、非竞争的渠道与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基于现实的政治资源,充分利用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体制内的政治能量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人民政协能否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进程中,进一步开发并有效发挥人民政协的价值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社会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开展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众多、联系广泛的优势,可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更好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人民政协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势,可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可以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切实保护群众广泛政治参考的权益。因此,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元素之二: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以新型政党制度定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这一制度源自中国土壤,体现着对中国道路的充分自信与坚定信念。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中国优势”,体现为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党制度,代表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公约数。现在,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的界别就有代表性,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几乎涵盖了全社会绝大多数人和群体。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精辟地点出了民主的本质。他进一步为新型政党制度下的“民主”作出了精辟注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作为国家总体架构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系全局,具有长远的战略地位,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作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都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紧密相关。
新时代元素之三: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型范式。协商性政治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向,人民政协制度则成为日益广泛的协商性政治的制度平台。历史地看,中国早已有了协商民主的理念与成功实践。中国的协商政治将现代民主政治机理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相结合,既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又带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体现中国的协商民主形式是多层次的。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上,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具有极高的相关度,已经嵌入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实际运行的制度安排。在人民政协,各党派、各民族、各界别的代表人士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将各种政治诉求和利益要求反映出来,为国家权力中枢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为协调利益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协商民主赋予了人民政协丰富而又深刻的政治内涵;人民政协则是中国协商民主的一种制度体现。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和成长过程正是彰显了“协商民主特质”和“中国特色”两大品格。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人民政协组织,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实践协商民主制度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定时空情景中,人民政协承担着在宪法框架内协调各族各界、各党各派关系的任务。它所具有的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显著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中心任务。政协章程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增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作为一段,在工作总则中增写年度协商计划、协商议政格局、政协民主监督是协商式监督等内容。充实这些内容,有利于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新时代新作为
修订后的政协章程是我们做好今后政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新准则、新依据。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深刻理解新修订政协章程有关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内涵,以此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夯实基本政治制度、参与国家治理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新型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但也必须看到,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相适应、需要完善的方面。历史和现实已经雄辩地证明,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集中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为了更好地坚持,还需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就必须突出团结和民主这两个主题。进一步加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是完善政协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功能,不断提升夯实基本政治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实现良政善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要求。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人民政协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具体运行中,人民政协更多地从国家或地方宏观的政策、方针方面参与国家治理,实施民主监督。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在治国理政中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这就需要畅通不同层面的表达渠道,深入研究论证,广纳各方面意见,充分体现社会各界的诉求。人民政协要紧扣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注重在推动党委、政府重要决策的落实上开展民主监督;注重综合运用监督评议、调研视察、提案建议案等有效手段,促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新闻监督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要不断提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持续增长的趋势,不断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向纵深发展,通过协商渠道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三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时代新征程,伴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彰显,新时代将搭建更多协商平台,开展更为广泛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把社会各界人士的诉求表达纳入政治体制轨道,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人民政协必须秉持为民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紧盯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咨政建言,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智慧。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