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更多欣赏目光投向文化“根与魂” 市政协围绕“传承文脉,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专题开展平时视察
6月22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委员围绕“传承文脉,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开展平时视察。委员们视察了位于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福佑地块和豫园商城文创项目和位于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地块内的复星艺术中心,并与市委宣传部、黄浦区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市政协副主席赵雯参加。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建于晚明1553年的上海县城地域空间特征,区内保留建筑总量为45万平方米,历史风貌保护街坊26处,风貌保护道路与街巷共38处,是上海典型的“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目前,正按照“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实施保护。
通过视察复星艺术中心和豫园商城内的华宝楼和海上梨园,委员们体会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对打响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马建勋表示,“传承文脉,保护城市历史风貌”是今年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今年9月市政协将召开“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专题通报会。本次视察,紧密结合重点调研课题和专题通报议题,帮助委员更好地知情明政、建言献策。与会政协委员围绕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中,如何破除管理中的“条块分割”,举全市之力,强化红色文化显示度,丰富海派文化内涵;就历史风貌区保护过程中,如何实现强化风貌保护与注重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等议题提出建议;还就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者关系展开热烈讨论。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者同源,均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赵雯表示,三者能够共同融入上海,在上海蓬勃发展,正是传统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使然,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使然。“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要将欣赏的目光投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与魂”,倍加重视城市文脉的传承、历史风貌的保护,挖掘、整合,阐发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上海文化”发展能级。谈到老城厢保护,赵雯提出,应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政策扶持、法治保障并增加投入;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风貌保护、环境优化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稿件来源:联合时报 摄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