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市郊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
九三学社社员、虹口区政协委员、太湖流域管理局水资源保护局规划科技处处长翟淑华反映,市郊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是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从市郊农村水环境现状看,河道节点减少、水面异地补偿的现象较为突出,小微水体的连通性不畅、黑臭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处理率目标仅为75%,明显落后于周边的江苏和浙江等相邻省份。
为此,建议:
一、强化污染来源控制。一是进一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试点。在本轮“三年环保行动”中对涉及15万户的农村改造中乃至今后的环保行动中逐步推广落实,列出分步治理清单。二是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在部分有用河水洗衣习惯的村庄,沿溪沿塘沿井建设具备截污纳管、遮阳避雨功能“生态洗衣房”,内设洗衣槽、分类垃圾桶等基本设施,洗衣房的上水直接抽取河水,下水直接接管到污水管网统一处理。三是推广可就地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家用生态堆肥箱”。借鉴芬兰经验,在独立式住宅推广配有可将生活厨余垃圾和园艺垃圾储存和转化为有机肥的生态堆肥箱,一次性投入且成本不高。四是结合当地实际试点“无水马桶”。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在对有条件的农村推进截污纳管的同时,对分散的居民点以及市政管网铺设难以覆盖到的村庄或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如郊野公园或湖泊景观步道等,推广可将排泄物干湿分离后堆肥处理的无水马桶,经过腐熟灭菌后变为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强化乡村小微水体的治理和管护
近年来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异地置换等原因,市郊河网水系的连接点明显减少,存在治理区断头浜减少、非治理区断头浜增加的现象。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小微水体的黑臭治理和管控,除严格控制水面率不降低外,在开发中严格控制水面异地置换,明确减少断头浜以及对小微水体水质改善的目标要求,落实小微水体黑臭治理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在保持水面率不下降的同时,增加河网水体的连通性。
三、加大对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并加强规范和引导
建议从水源地保护和保护区涉及范围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拓宽资金使用范围,探索生态补偿资金除专项转移支付外的针对项目和对象的直补方式,如直接补贴给相关区域使用无水马桶的用户。或可通过试行建立生态改善奖励金制度,开展生态补偿区域的农业循环利用等绿色生态产业、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垃圾处理的考核和奖惩,建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跨区域事务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九三学社市委、虹口区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