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和推广“爱心接力站”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农工党党员、徐汇区疾控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科长许东,徐汇区政府采购中心干部柳林青反映,2013年上海创立首个为环卫工人无偿提供取暖场所和热水的“爱心加油站”,至今已发展成为超过4300座的“关爱环卫工人爱心接力站”,分布在公交站点、加油站、快餐厅、银行网点、电信营业厅、房地产中介门店等。“爱心接力站”是一项惠及广大环卫工人、创新社会治理的实事和好事,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社会的责任。但目前的“爱心接力站”并非都能得到环卫工人的青睐,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站点分布不合理。爱心接力站点配置分布“冷热不均”,尤其在一些偏远区域,站点匮乏成为一大“痛点”。
二、站点设置不合理。有些“爱心接力站”没有考虑到位置的合理性,藏在高楼里成了摆设,环卫工人不可能为了倒杯水、歇口气而爬那么高、离岗那么久。
三、站点开放时间不合理。部分站点开放时间与站点内的服务高峰时间有冲突,无法满足环卫工人服务需求。
为此,建议:
一、完善站点布局,形成市区联动机制。一是招募发动更多公交站点、加油站、沿街商铺、小区物业和企事业单位门卫室加入“爱心接力站”。扩大对偏远区域站点的招募动员,对未按要求提供相应服务的站点予以调整,争取能够覆盖更多一线环卫清扫保洁工人。二是目前“爱心接力站”管理涉及市区两级挂牌和多个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区和部门间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充分运用网络、微信等平台,收集一线工人需求和反馈信息,形成供需合理的双向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爱心接力站”构建,逐步增加自助服务设备和设立单间,既不打扰点位正常运营,又能让环卫工人没有顾虑地使用并保留一定隐私。
二、拓展接力站内涵,充分体现城市温度。一是逐步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从环卫工人扩展到送餐员、快递物流等户外工作人员,服务项目上解决饮水供给、餐食加热、手机充电、应急药箱、盥洗休息等实际问题。二是以“爱心接力站”为平台,日常工作中积极融入和倡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及高温、寒潮等恶劣天气开展专项慰问活动,切实体现社会对户外工作者的尊重和关爱。
三、扩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规范统一标识,提高全社会对“爱心接力站”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定期对爱心接力站点进行评优和表彰。
(徐汇区政协、委员直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