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土化妆品为突破口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市政协委员、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颖,市政协委员、相宜本草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封帅,市政协委员、中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闪反映,境外游客和外省市游客来沪购物,却发现中国品牌变成了“客场作战”。上海是“中国化妆品之都”,但在核心商圈和旅游景点举目望去,有限的中国品牌大多是餐饮、食品类的老字号和纪念品,有一定知名度的百货商场销售的基本都是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化妆品,本土品牌一般只有2至3个,且都在位置不好的区域。
为此,建议:
一、借鉴韩国首尔购物模式,推广本土化妆品品牌
在这个“为颜值而疯狂”的时代,化妆品兴则消费品兴,韩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首尔明洞购物街以销售化妆品著称,有140个独立店铺,30个品牌开设了专卖店,全部是韩国品牌。每个品牌均开设2-5家门店,另有10多个门店是多品牌集合店,只有少部分外国品牌销售。“萨德”事件之前,中国大陆游客一年有326万人次前往明洞购买化妆品,年销售额近30亿元人民币。通过旅游和代购等方式,韩国品牌顺势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就取得了9.7%的市场份额,2017年销售额约合324亿元人民币。上海应借鉴韩国首尔模式,培育和孵化本土品牌,不为他人做嫁衣。
二、发挥本土化妆品品牌优势,加强引导和规范
目前,上海拥有以自然堂、佰草集、百雀羚、美素、相宜本草、玛丽黛佳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本土品牌,“上海东方美谷”已成为美丽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建议充分发挥本土化妆品品牌优势,由市商务委牵头,建立上海化妆品品牌目录,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规范,促进主要商业街的沿街商铺引进一定比例的民族品牌特别是上海本土品牌,鼓励一些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给予上海本土品牌一定的免税期、租金补贴。同时,加大布局力度,在机场、车站等设置本土化妆品牌免税店,并规定一定的比例。
(市工商联供稿)